為有效提升課程教學效果,10月4日下午,綱要教研室開展集體備課研讨活動,副院長湯菊平、綱要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
圍繞導言部分授課内容,大家就如何将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抓好課堂教學環節,切實将教學成果轉化為學生價值體系進行了認真研讨。
陳堅老師作主題發言,他指出導言部分主要介紹本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主要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圍繞“為什麼學這門課?”“學什麼内容?”“怎麼學習這門課?”三個問題展開。為什麼開設這門課程的目的在于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學習這門課程主要是學習科學的曆史觀和對社會認識的根本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保持認真謹慎的态度,用系統方法把握整體性原則,通過對整個中國近現代史的認識,抓住這段曆史的主題,才能正确評價曆史人物和事件。

李嘉老師提出導言部分要通過引用中外曆史人物的論述,強調學習曆史對于立德樹人的作用。李紅老師從“為什麼學習曆史?”這個問題出發,着重論述曆史對國家、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通過對後現代史學的剖析,強調曆史不是權力的書寫,而是有其内在的規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給人們提供了一種科學認識世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教育學生自覺抵制曆史虛無主義,堅持正确曆史觀。
湯菊平提出在綱要課程教學與中要與“四史”教育相融合,保證思政課素材的時代性與鮮活性。
通過此次集體備課,老師們對于導言部分的講授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和理解,大家一緻認為可以形成“一專題一備,一章節一備”的集體備課機制,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審核:鄧學源 湯菊平 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