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能安心地坐在一起上課,必須要感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決定性勝利的取得”,10月27日下午,在新生思政“第一課”上,校黨委書記陳嶽堂走上講台,為全體2020級新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幫助他們探尋大學生活的正确打開方式。
第一課設立主會場和分會場,主會場設在主校區主教學樓A502,主校區設立22個分會場,管理學院和應用技術學院在南校區設立14個分會場,全體新生通過現場聆聽或網絡同步直播的方式集中收看第一課。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陳嶽堂以“揚抗疫精神 強制度自信 擔時代使命”為題,深刻闡述了疫情防控過程中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所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并激勵同學們汲取偉大抗疫精神的力量、堅定制度自信、勇擔青年的時代使命。
陳嶽堂回顧了疫情防控曆程,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創造了堅不可摧的偉大抗疫精神,為奪取疫情防控的勝利凝聚起了強大的精神力量。那麼,對學生而言,要如何全面理解抗疫精神,将其更好地融入學習生活實踐?陳嶽堂認為,一是要準确把握抗疫精神的豐富内涵與精神實質,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禀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诠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内涵;二是要身體力行傳承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要做到珍愛生命、愛己容人、團結奮進、命運與共、尊重科學、好奇求知,将抗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轉化為笃定前行的強大力量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指出,抗疫鬥争偉大實踐再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是抵禦風險挑戰、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證。”陳嶽堂指出,抗擊疫情中所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國共産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抗擊疫情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二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為抗擊疫情提供最為深厚的力量源泉;三是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是我們成就勝利的重要法寶;四是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為抗擊疫情的勝利夯實了文化基礎。他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轉化為砥砺進取的強大動力與堅定信心,在加強理論學習、感受發展成就、理性比較中外制度中堅定制度自信。
青年學生如何樹立正确的大學觀與成才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陳嶽堂勉勵同學們,要在品德修為中明确目标方向,在砥砺奮鬥中磨煉堅強意志,在學習實踐中增長本領才幹。陳嶽堂引用習近平總書記9月18日在嶽麓書院考察調研時的講話,希望同學們如總書記所寄語的那樣,“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陳嶽堂書記的思政課以抗疫鬥争實例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教育廣大新生厚植家國情懷,汲取偉大抗疫精神的力量,勇擔時代使命和青年責任,内容詳實,内涵深刻,充滿了思考性、啟發性,引發了現場學生的強烈共鳴。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2004班林曉迎表示:“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信心,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銘記身份與責任,主動承擔時代使命,向在抗疫鬥争中英勇奮戰在一線的青年志願者學習,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我們的大學四年,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彙期。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把偉大抗疫精神踐行到學習生活中去,将小我融入祖國大我,努力學好本領,提升格局,鍛造青春,充實自我,為‘中國夢’的大廈添磚加瓦!”來自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2001班的李婧怡感慨道。

